天文学家古代为了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情况而划分了二十八个星区,这就是中国古代自创的二十八星宿。它们用来描述日、月、五星运动的位置。具体分类如下:
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每个宿包含了一定数量的恒星。二十八星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天文学、宗教、文学以及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领域。不同领域赋予了二十八星宿不同的意义,相关内容非常丰富。据文献所知,二十八星宿的体系可以追溯到商周初期,并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完善。关于二十八星宿和四象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初期。根据文物考证,战国时期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墓漆箱上首次记录了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名称。史学界普遍认可二十八星宿最早用于天文学,因此它在天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且一直是中外学者感兴趣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