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8点是戌时,换成24小时制就是20时。戌时是指19时至21时,这个时段被称为黄昏、日夕、日暮或日晚。在戌时,太阳已经落山,天色虽暗但还未完全黑暗。此时,天地昏黄,万物朦胧,因此被称为黄昏。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期已经开始使用。宋以后,十二个时辰被平分为初和正两部分,形成了二十四个时辰,与现在的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是相同的。而十时辰制则出现在先秦时代,将晚上的戌时划为一更,亥时划为二更,子时划为三更,丑时划为四更,寅时划为五更。一夜被分为五更,通过敲鼓报时来划分每一更,而每个更又再分为五点。百刻制将白天和黑夜平均分为一百个刻度,它的起源和漏刻的使用有关。在汉朝,百刻制曾被改为一百二十刻,而南朝梁则将其改为九十六刻或一百零八刻。经过多次修改,直到明朝末期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传入后才提出将百刻制改革为九十六刻制,清初将其正式确定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