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是一种以”静”为基础的修行方法,起源于人类的本能,并通过古代先民的开发而形成了各种体系。虽然在先秦时期就有关于这种行为的记载,但没有一个固定的称呼。直到印度词汇jana传入,汉语音译为”禅那”,意为”静思”、”思维修炼”、”摒弃恶念”等。禅修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静静地过滤琐碎之物,修正错误的思维,摒弃恶念。同时,禅修也是佛教中广泛采用的一种修行方式,源于婆罗门经典《奥义书》中的静坐调心、控制意志、超越快乐和痛苦,达到”梵”境界的教导。通过禅修,人们可以静下心来治疗烦恼,实现舍弃恶行而从善罢休,从无知逐渐变得聪明智慧,从尘世污染中达到心灵清净的转变。禅修可以让修行者从心境宁静过渡到心身愉悦,并进入明亮而空灵的心灵境界。
在人生中,所有的烦恼都是我们自己找来的。当我们的心灵变得广大而空灵,就像倒空了烦恼的杯子一样,我们可以享受到宁静和安详的生活。如果我们的心灵能够像莲花和日月一样超然平淡,摆脱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的困扰,我们就能够获得快乐和祥和。水自然而然地流向低处,云在天空中自由飘荡,一切都在自然和谐中发生,这就是平常心。当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时,人生就会像云波流水一样自然而轻松,我们会回归到内心的本真,这就是对人生的领悟,这就是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