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唐代诗人杜甫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包括《望岳》、《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等。杜甫主张仁政思想,他怀抱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虽然杜甫在他的时代并不出名,但是后来他的名声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年轻时曾游历吴越和齐赵两地,期间他还曾前往洛阳参加科举考试,但却未能中选。三十五岁以后,他先是在长安参加应试,但依然未能成功。随后他向皇帝献赋,向贵人赠送自己的作品。然而,杜甫在官场上并没有受到重用,他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铺张浪费和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被迫四处流浪。乾元二年(759年),杜甫离开官职,来到川蜀地区。虽然远离了战乱,生活相对稳定,但他仍然关心百姓冷暖,思考国家大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等名作,同时也有一些名作如《三吏》、《三别》等。
尽管杜甫是一个现实主义的诗人,但他也有着追求自由奔放的一面。从他的名作《饮中八仙歌》中可以看出,杜甫有着豪情万丈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