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据历史记载,在唐代之前,黄梅县流行着采茶的歌谣,经过宋代民歌的发展和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民间戏曲的雏形。明清时期,黄梅县的戏曲形式更加繁盛。黄梅戏的原著演唱形式是坐唱,也被称为”板唱”,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茶馆酒楼、庭院居民,只要有一把板凳,就可以演唱。演唱者可以自己拉琴自己唱,也可以男女对唱,男性可以兼奏胡琴,女性可以兼奏牙板。此外,还有三四人或五七人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演唱,演员们还兼奏胡琴、四胡、月琴等乐器。黄梅戏的发展和传播离不开许多艺术家的辛勤努力,其中包括邢绣娘、余海先等。黄梅戏流传于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周围广阔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