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有311篇作品。其中有6篇留下了笙诗的标题,但内容已经失传,这6篇被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这些作品反映了约五百年的社会面貌,涵盖了从周初到周晚期的时代。
《诗经》的作者多数已无法考证,传说是由尹吉甫采集,孔子编纂而成。在先秦时期,《诗经》被称为《诗》,或者用整数形式称为《诗三百》。到了西汉时期,它被儒家奉为经典,开始被称为《诗经》,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诗经》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包括《小雅》和《大雅》两个类别;《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通过这三个部分的组织,诗经全面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