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一点半被称为未时,也被称为日昳或日央。这个时刻表示太阳偏向西方,天气逐渐变暖。在中国古代,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现代小时。相传,古人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出没的时间来命名这些时辰。这种命名方式起源于西周时期,并在汉代被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和人定。这种命名方法使用了十二地支来表示,将子时(23点至1点)作为起点,丑时(1点至3点)作为第二个时辰,寅时(3点至5点)作为第三个时辰,依此类推。古人根据每日太阳升起和落下的自然规律以及天色和自己的生产和生活习惯进行总结和创造。十二时辰的独特性和历史悠久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对天文历法的重要贡献之一,也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