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是指现代汉语口语经过修饰后更加书面化的一种书面语体。相较于文言文而言,白话文更贴近口语。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阶段。古代的正统文体是文言文,它以先秦的口语为基础,并且以秦汉经典著作为范例,随着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化,逐渐形成一种书面文体。在东汉以前,人们使用竹简、丝帛等作为文书载体,因此对文字的简洁性有着更高的要求。东汉时期改善了造纸术的技术,推广了纸张的使用,再加上宋代的活字印刷术发明,为白话文体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白话文指的是以汉语书面语为基础的一种文体。它起初只在通俗文学作品中使用,例如唐代的变文以及宋元明清时期的话本、小说等,还有宋元以后的一些学术著作和官方文书。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白话文才在整个社会广泛应用。汉语主要有四种白话文形式,分别是官话白话文(京白)、吴语白话文(苏白)、粤语白话文(广白)以及韵白(明代的官话)。除了这四种,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白话文。对于那些无法确定所属方言大类的白话文形式,统称为“土白”。我们平时所说的白话文主要指的是官话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