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古籍记载,《尚书》中首次出现了“改过不吝”的提法,而《左传》则含有“从善如流”这一句子。苏轼将这两条古训合而为一,称之为“改过不吝、从善如流”。这句话通过比喻水流自然地从高处流向低处,来形容迅速而顺畅地接受善意建议。苏轼在《上皇帝书》中指出,古代圣君如尧、舜、禹、汤都能够勇敢地改正错误,而近代以来却很少见到这种精神。这表明“改过不吝、从善如流”需要高尚的道德修养来实现。这两句话对当前的思想教育仍然有积极的意义,尤其对于执政者来说,值得借鉴。如今,“从善如流”已经成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能够迅速接受他人的良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