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寿鱼,也被称为罗非鱼,自上世纪50年代引进国内后,成为了中国人常见的一种淡水鱼类。由于其原产地在非洲,故被俗称为“非洲鲫鱼”。罗非鱼适应性强,在淡水和海水中都能生存,成为两广地区的重要水产养殖产业。其独特的繁殖方式,雌鱼孵化鱼卵于嘴中,使得其繁殖能力强,加上其食性为肉食性,以吃其他鱼类的鱼卵为主,导致了这些年来两广地区的罗非鱼数量过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力。
罗非鱼相较于广东常见的淡水鱼类如草鱼、青鱼、鲢鱼和鳙鱼,有着几个优点。首先,罗非鱼的鱼身没有肌间刺,相对更容易食用。其次,其肉质更鲜美,也价格较为实惠。此外,罗非鱼由于其生活在海水环境中,具有海鱼的特性,因此其蛋白质含量也较高。
然而,罗非鱼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首先,其肉味中总有一股特殊的土腥味。此外,据传罗非鱼的含汞量较高,虽然这可能是由于一些不良养殖场使用动物粪便作为饲料造成的,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东人对罗非鱼的好感。
总而言之,福寿鱼作为一种淡水鱼类,在两广地区已经成为重要的养殖产业。虽然它存在一些缺点,但其鲜美的肉质和相对较低的价格,使得它在市场上仍然有一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