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杂粮最初指的是五种不同口味的日常食材,包括酸、甜、苦、辣、咸,用来形容人的心情不好受,感受到了多种情绪。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五谷指的是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而在《孟子滕文公》中将五谷解释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祀中,五谷被称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另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33种谷类和14种豆类,总共有47种。如今,通常所说的五谷杂粮指的是稻谷、麦子、高粱、大豆、玉米。同时,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被称为杂粮,因此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值得一提的是,在《论语》之前的古籍中,如《诗经》和《书经》中只提到“百谷”,而没有提到“五谷”。最初人们常常将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一个个列举出来,所以看起来很多。此外,“百”这个词在这里只是表示多的意思,并不真有一百种谷物。“五谷”这个词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谷物进行了比较清晰的分类概念,并反映了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有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