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四“扫房”是什么意思

 
腊月二十四“扫房”是什么意思

古时有云:“岁末时节,百姓俗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当祭灶仪式结束后,正式开始准备迎接新年的筹备工作。掸尘,即年终大扫除,在北方被称为“扫房”,而南方则称之为“掸尘”。为什么人们要进行掸尘呢?这不仅仅因为希望年过后有一个干净的开始,更是出于对神灵和祖先的尊敬。在春节前进行掸尘,已成为中国人民传统的习俗。这一天,全家人齐心协力,亲自动手打扫房屋和庭院,擦洗锅碗,还洗涤被褥,希望能在新年的到来之际迎接一个干干净净的新开始。事实上,人们通过“尘”与“陈”的谐音寄托着对陈旧物事的清除和除旧迎新的愿望。根据古籍记载,古代就有年终扫除的习俗。《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中国人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民间传说,由于“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表达着“除陈布新”的含义,即希望将一切不好的运气和厄运都扫除出门。《清嘉录》记载:“在岁末的时候,人们会选择一个适合扫舍宇的日子,对庭院和房子进行彻底的清理。有些人选择在二十三、二十四或二十七日进行,俗称‘打尘埃’。”腊月二十四日,“扫房”的活动会把庭院内外进行彻底清理。可以说,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废弃旧物、迎接新生活的愿望,也是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中培养起来的传统美德,不仅在冬季注重卫生,预防疾病。

分享到: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