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光禄寺的职责是什么

 
古代光禄寺的职责是什么

秦汉初设有郎中令,为九卿之一,后来汉武帝将其改称为光禄勋,在东汉末年又恢复称为郎中令。郎中令最初是负责宫殿掖门的管理,是皇帝的侍卫长,由于与皇帝亲近而地位十分重要,后来逐渐演变为行政人员训练机关。魏、晋、南朝宋、齐以及北魏都有相同的设立。南朝梁将其改名为光禄卿,北齐则设立了光禄寺,设有卿和少卿,从此专门负责皇室的膳食,与汉代的职责完全不同。隋唐时期,光禄寺隶属于礼部。光禄寺设有卿、少卿、丞、主簿各一职位。卿负责祭祀、朝会、宴乡等宴饮膳食的管理,修整其储备,并严格控制它们的出纳。少卿则负责监督卿的工作。丞则协助领导他们。各种祭祀活动,包括五齐、三酒、牲牢、郁鬯以及各种祭器的使用,前期都由相应的官员负责准备,检查清洗,奉祭的时候则宣告准备充分,确保水火明确。祭祀结束后,供奉于天子并分发给百官。光禄寺分为五个部门,设立十个官员。元祐三年,有诏命卿和少卿互相替补。政和六年二月,监察御史王桓上奏:”祭祀牢醴的具体工作由光禄寺负责,但寺官们从未监督过,请将大祠的工作交给光禄卿和少卿负责,朔祭和中祠的工作由丞和主簿监督,并统一宰割,祭祀结束后分发供奉,有特殊场合和小祠则由属下人员负责摄取。”经过考虑,此举得以执行。此前设立的判寺事一职,由朝官充任。光禄卿和少卿,都是临时领取俸禄的。元丰制行开始后,开始属于本寺。在中兴后,被废除并并入礼部。

分享到: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