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光禄寺的职责是什么

 
古代光禄寺的职责是什么

秦与汉初设有郎中令,他是九卿之一。后来汉武帝将他改称为光禄勋,而东汉末年又恢复了郎中令的称谓。最初,郎中令负责管理宫殿掖门,担任皇帝的侍卫长,因为与皇帝亲近而拥有极高的地位,后来逐渐发展为行政人员的培训机构。魏、晋、南朝宋、齐和北魏也都有相似的制度。南朝梁将其改名为光禄卿,北齐则设置了光禄寺,并设立了卿和少卿的职位,此后光禄寺的职责专注于皇室膳食,与汉代的职责完全不同。隋朝和唐朝时期,光禄寺隶属于礼部。光禄寺设置了卿、少卿、丞和主簿各一人。卿负责祭祀、朝会、宴会以及膳食的事务,管理其储备并严格控制支出,少卿则负责协助卿的工作,丞则参与领导工作。在祭祀仪式中,包括五齐、三酒、牲牢、郁鬯等物品,以及尊彝、笾豆、簠簋、鼎俎、铏登等器皿,前期由官员负责准备祭品和祭器,进行清洗,奉献祭品时则宣布充满和宣告饮食物品的用途,共同确保水火明亮。祭祀结束后,将食物进献给天子,并分发给百官。整个过程分为5个环节,设立10个职务。元祐三年,诏令长官和副官互相替代。政和六年二月,监察御史王桓上奏,称祭祀牢醴的责任应由光禄寺负责,但寺官从未亲自检视。他建议将大祭祀、朔祭和中祠的责任交由丞和主簿监视和管理,并将祭祀仪式结束后的食物分发工作、以及有特殊原因或举行小规模祭祀的情况,交由相关职员负责。上面的建议得到了采纳。过去还设有一名判寺事的职务,由朝廷官员担任。光禄卿和少卿都是寄禄职位。元丰年间的制度开始将其归入本寺管辖。但中兴后,光禄寺被废除,并并入礼部。

分享到:
赞(0)